主页 > 中文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电报黑客技术交流圈 网络安全攻防研究组

流量次数: 作者:tg纸飞机 发布时间:2025-07-31 23:33

1. 公民信息贩卖链条

  • 数据规模惊人:黑客整合数十亿条泄露数据(包括身份证、定位、银行流水、开房记录等)制成“社工机器人”,用户输入需求即可自动获取信息^^。
  • 跨境交易模式:交易转向Telegram及暗网,年交易额超10亿元,虚拟货币支付提升了隐蔽性^^。
  • 中间商牟利:部分团伙从上游黑客购入一手数据(如证券投资者身份证、手机号),以0.5-2元/条价格转售给电销团队,形成三级分销体系^^。
  • 2. 系统漏洞与权限犯罪

  • 漏洞交易群组:黑客建立“普通查询”“高级查询”群组(超2200名成员),交易社保、公积金系统漏洞,非法获取2300万条公民社保信息^^。
  • 摄像头权限破解:通过破解或偷装摄像头,直播妇科手术台、卧室等私密场景,ID(“台”)实时出售给境外观看者,形成“卖台—代理—观看”链条^^。
  • 3. 非法群组运作特征

  • 层级化管理:设置“主群—细群”架构,成员需提交他人等隐私作为“投名状”方可升级入群^^。
  • 协同工具:利用“哨兵群组”(超14万人)通风报信警察部署,通过“大消物群组”调度物资与撤退路线^^。
  • 引流变现手法:创建千余“吃瓜群”,散布拼接的涉黄、暴力虚假视频吸引50万成员入群,再以1.2-1.5元/人转卖群组至下游平台,单案获利超百万^^。
  • 4. 技术犯罪低门槛化

  • 教程泛滥:QQ等平台存在大量黑客交流群,提供红包外挂、网盘破解等低端教程,400人以上群组内可直接交易泄露数据^^。
  • 犯罪产业化:从个人信息窃取、黑网站架设到洗钱渠道,各环节均有专业分工,形成模块化黑产服务^^。
  • 上述活动依赖Telegram的加密性规避监管,而公民隐私泄露、技术犯罪产业化等问题持续加剧社会安全风险^^。

    上一篇:MIUI系统安装Telegram完整教程与技巧分享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